詩經(jīng)里的中藥知多少
詩經(jīng)里的中藥知多少?
三千年的《詩經(jīng)》,
一花葉一根莖,
莫不沁人心脾。
草木無言,靜靜生長。說起《詩經(jīng)》,國人可謂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,它創(chuàng)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,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。是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華,被尊稱為“國學(xué)”。
《詩經(jīng)》三百零五篇中,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。都說苦口是良藥,但在詩經(jīng)這劑藥里,藥品種類繁雜,但卻美的很。美得都掩蓋了它們屬于中藥的品性。明明可以靠藥性出名,卻偏偏跟著《詩經(jīng)》走紅……
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
1980年,鄧麗君翻唱的一首《在水一方》風(fēng)靡大江南北,這首歌的歌詞實際來自《詩經(jīng)——國風(fēng)——秦風(fēng)——蒹葭》一篇。
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央。⋯⋯”全詩借“蒹葭”起興,而“蒹葭”也是我們治病防病中經(jīng)常使用的中草藥。
《詩經(jīng)》里的“蒹葭”就是蘆葦
蘆葦最早入藥是在孫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里,用的是葦莖部分,叫“葦莖湯”,主要用于治療肺癰,具有清肺化痰、逐瘀排膿的功效。
明清以后,中醫(yī)以蘆根入藥,但主要使用的是鮮蘆根?芍熱病傷津,煩熱口渴。
采采苤苜,簿言采之。采采苤苜。簿言有之。
這是一首婦女們采集車前子時唱的山歌。車前子是一味常用中藥,有清熱利尿、清肝明目等功效,可治療水腫、小便不利、目赤腫痛等癥。
果裸之實.亦施于宇。伊威在室.螨蛸在戶。
早在3000多年前,我們的祖先就有種植瓜蔞的習(xí)俗。
瓜蔞為葫蘆科植物,能清熱化痰、利氣寬胸、消腫止痛、潤腸通便。其根莖果實皆可入藥,可謂集觀賞、藥用于一身。
彼采艾兮,一日不見.如三歲兮。
詩人想像他的情人正在采艾,
熾烈的相思之情,
躍然紙上。
艾草性溫味苦,溫經(jīng)止血,能宣理氣血、除濕開郁、祛風(fēng)散寒。至今,艾灸仍是中醫(yī)常用的理療方法。
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。
匪報也.永以為好也。
《詩經(jīng)》中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:“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。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”它來自《衛(wèi)風(fēng)·木瓜》。
在詩中,木瓜是用來作為一種愛情的信物,傳遞美好的情感的。但是,木瓜還是一種中藥。木瓜屬薔薇科,多應(yīng)用于治療風(fēng)濕痹痛、肢體酸重、筋脈拘攣、吐瀉轉(zhuǎn)筋、腳氣水腫等病證。
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。
《國風(fēng)·周南》中的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。”一段,恐怕也是《詩經(jīng)》中普及率相當(dāng)高的名句。
詩人用春天桃花的艷麗嬌美來形容少女的美好年華,詩中描述出一幅“人面桃花,相映成趣”的田園風(fēng)光,使人產(chǎn)生無比美好的遐想。所以桃花自古以來都是人們趨之若鶩的觀賞植物,有關(guān)桃花的詩文可以說汗牛充棟。可是桃的花以及花開后結(jié)的果實卻是藥。
桃也是薔薇科植物,它的全身都是藥。其花、果、果仁都有藥用價值。先說桃花,其味甘、辛,性微溫,入心、腎經(jīng),有活血悅膚、峻下利尿、化瘀止痛等功效。
桃花謝了以后便開始結(jié)果,而未成熟的果實干燥后,叫“癟桃干”,是一種收澀類中藥,味苦,性平,入肺、肝經(jīng),具有斂汗?jié)、活血止血、止痛等功效。主治盜汗、遺精、吐血、瘧疾、心腹痛、妊娠下血等病癥。
桃的成熟果實是一種美味的水果,其果核的仁卻是一種活血袪瘀類中藥。其味苦、甘,性平,入心、肝、大腸經(jīng),具有活血祛瘀、潤腸通便、止咳平喘之功效。常用于經(jīng)閉痛經(jīng)、瘕瘕痞塊、肺癰腸癰、跌撲損傷、腸燥便秘、咳嗽氣喘等病癥。
采苓采苓,首陽之巔。人之為言,茍亦無信。
這里所提的“苓”,恰是能安神定氣的茯苓。
茯苓內(nèi)斂、不張揚,精華內(nèi)蘊!渡褶r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將它視為“中藥八珍”之一,是為寧心安神鎮(zhèn)靜的上品,茯苓餅、龜苓膏、茯苓霜……用的都是它。
其實《詩經(jīng)》早已同草木一起活到了我們的生活里。一首首詩歌仿佛一幅幅美妙的本草畫卷。在你讀誦古雅的詩篇時,不時的發(fā)現(xiàn)一味中藥,也是一件趣事。